
简介:
高龙,博士,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,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,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,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,吉林省高层次人才D类(省域拔尖人才),中国城市燃气协会高校工作委员会委员,绿色建筑应用技能师资,东北电力大学“东电学者”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科技项目10余项。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1项,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、省部级重大科研专项2项。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吉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吉林省电力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。获东北电力大学“三育人”先进个人、优秀班主任、海心奖教金、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等荣誉。《Energy》《Renewable Energy》《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》等国际期刊审稿人,国内《发电技术》期刊青年编委、优秀审稿专家,中电联科技成果鉴定专家。发表SCI、EI学术论文30余篇,外文专著1部,参编教材1部。指导全国节能减排大赛、互联网+、挑战杯等学生科技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7项。
邮箱:gaolong0607@163.com
科研主页: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rofile/Long-Gao-12
个人经历:
本科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获得学士学位,辅修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获得第二学士学位。保研攻读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,期间与各发电集团重点开展“智慧电厂数字孪生”方向研究工作。202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,研究课题方向为“复合相变材料储能技术”,期间参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作,重点开展“余热深度利用与热泵集成的分布式热电联供技术”方向研究。2021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“热电解耦系统研究及应用”方向研究工作。2022至202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学院做访问学者,与Wan Man Pun教授团队合作开展“电网交互式建筑综合能源系统”研究工作。
学科方向:
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;能源动力;供热、供燃气、通风及空调工程;人工环境工程
主要研究方向:
1.多形态储能与热管理基础科学问题与应用研究
现有研究覆盖“材料-装备-系统”三个层面。材料层面主要在能源与材料交叉领域基于实验与微尺度模拟方法,开展碳基复合相变材料研发工作;装备层面主要应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,开展储热/储冷装置热性能和储能电站热管理研究工作;系统层面重点开展储能装置在建筑供冷系统、集中供热系统及区域型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目标优化研究。
2.低碳清洁供热与综合能源系统研究
在低碳智慧供热方面,重点开展基于工业余热回收与热泵集成供热技术、集中供热系统管网安全与热网优化技术、清洁能源热源替代与热网补热技术等。在综合能源系统方面,重点面向单体建筑、工业园区、数据中心、换热站等场景设计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,开展全年动态仿真与配置优化、基于需求侧响应的运行控制策略、能碳管理与碳足迹分析以及多能互补绿氢价值链优化等工作。
3.智慧能源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集成应用研究
面向火电厂、燃气电厂、清洁能源电厂和热力公司等能源电力企业开展空间数字化技术,包括:空间建模与实景数字孪生、多传感器态势感知与三维场域监测、虚实交互与工业机器人应用等,主要应用包括:跨时空业务协同、虚实融合会展、技术工艺培训和运维管控系统研发等。结合各领域专用数据库开展大模型的部署与拓展应用,包括:负荷预测、故障诊断、预测控制和智能调度等。
主要合作企业:
国家能源集团、国家电网公司、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、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