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 通知公告
    【迎评促建】审核评估巡礼: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
    发布者:U+传媒中心 来源: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日期:2024-07-03 09:21:25

    “目标引领,思政浸润,五位一体,多方协同”

    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

     

    第一部分 学院简介

  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(原动力工程系)始于1949年创办的新中国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——沈阳电机高级职业学校发电科,是我国创办较早的能源动力类教学科研基地之一。1958年首届热能动力装置本科专业开始招生,1979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,1981年获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。学院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与传承。老一辈专业奠基人吴泽霖、薛祖绳、富震宗、钱叔文、孙健等以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、严谨的科学态度,培养了大批人才,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中享有很高的声誉,涌现出一批能源电力行业的知名专家和高级管理人才。

    学院现有动力工程系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、核能科学与工程系、动力工程基础教学部5个教学系部,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、省部级科研平台。现有能源与动力工程(国家级一流专业)、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(国家级一流专业)、核工程与核技术(国家级一流专业)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(省级一流专业)、储能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发电厂运行技术专科专业,在校本/专科生3131人、博士/硕士研究生654人。

    学院现有“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”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、“能源动力”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、“核科学与技术”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、“供热、供燃气、通风及空调工程”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“人工环境工程”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,具有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,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“九五”至“十一五”吉林省重点学科,“十二五”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,吉林省“重中之重”建设学科。2019年获批吉林省一流学科。

   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,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8人,80%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。有教育部“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”创新团队1个,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;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,教育部“长江学者”青年人才1人,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”1人、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、吉林省“长白山学者”特聘教授1人、百名科技领军人才1人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1人、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9人、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人;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、吉林省优秀教师2人;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。

    学院以优良的办学传统和优秀的人才培养质量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。目前,学院正以崭新的风貌不断开拓进取,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,立足东北、服务全国,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、核能科学与技术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储能科学与工程为依托,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、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而不断奋斗。

     

    第二部分 本科教学教学综合改革

  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新工科视域背景下,以“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能源动力行业发展”为目标,把握立德树人总方向,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等为契机,优化专业设置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,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与改革,加强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队伍建设,积极拓展校企合作模式,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训平台建设,全面深化专业改革,构建了“目标引领,思政浸润,五位一体,多方协同”的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。

     

    1 能源类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体系

    1)内培外引,打造一流师资队伍

    创新专业人才引培渠道,与本领域国内一流学科高校、高水平团队建立人才引培机制,显著提升引培效果。近五年引进西安交通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流高校博士40余名,现有专任教师117人,博士化率达到81.2%,师资队伍规模、结构显著改善。每年选拔2-3名优秀青年教师出国研修,目前拥有世界TOP100高校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占30%

    建设专任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共同组成的教学队伍,由合作企业选派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参与实践教学、毕业设计指导环节,组织校内教师参加企业培训、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。

     

    2 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提升路径

    2)多措并举,构建思政育人格局

    以吉林省党建标杆学院、样板党支部和全国大学生高校活力团支部等优质党/团建资源为依托,构建以“课程思政”为引领、以“党建活动”为领航、以“劳动教育”为支撑、以“社会实践”为载体的思政育人新格局。开设励志讲堂,通过杰出校友、知名学者、优秀企业家和学生代表的报告分享,实施榜样教育,传递工匠精神。多措并举,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合力,实现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。

     

    3 课程思政素材

   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,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长为牵引,构建“过程监控+结构多元”全过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。课程考核中,引入线上测试、翻转课堂讨论测评和专题研讨答辩等阶段指标考核,将传统考核改革为过程综合评价;综合课设中,设置初步论证、详细设计及最终答辩等评价环节,强化过程监控,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;能力素质评价中,引入多元主体、多元渠道、多元方式和多元指标,定量与定性结合立体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。建立多元反馈机制,持续改进育人模式。

    4 多元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机制

     

    3)理实一体,保障专业育人质量

    一流课程建设。坚持OBE教育理念,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,建立与行业对接的课程教学体系。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,推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、吉林省一流本科课程等线上、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金课的建设。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,以名师领衔课程群、课程组和教学团队建设,促进教学水平提升。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加强校院系教研室四级过程监控,建立健全督导评教、同行评价、学生评教的约束和反馈机制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5 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工程流体力学

    6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《工程热力学》

    实践平台建设。搭建三层次+六模块+多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与体系。基于虚实互补理念,建成国内高校规模最大的能动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,解决了生产实习场地、时间难以保证的问题;融合融合MOOC、虚拟实验、翻转课堂、工程现场直播、科技文化周等形式创建虚实结合、开放共享混合教学模式,拓展知识视野,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素质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    7  实训实践平台

    4)科创联动,共建创新实践体系

    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,强化科教融合、科研反哺教学、科研带动教学。实行本科生导师制,面向本科生开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、省级创新研究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,设置开放性课题,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和科研训练。

     

    8 实践教学体系

    OBE理念贯穿于双创教育,将创新创业融合、第一和第二课堂整合,打造学科交叉、产教融合的指导教师团队,政校行企多方协同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。构建专业、职业、产业、就业、创业相互衔接、融会贯通的双创教育生态链。

     

    9 实验教学中心

     

    10 创新实践基地

    5)校企合作,实现产教协同育人

    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优质师资力量,立足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、中广核新能源投资(深圳)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等能源企业产业优势,坚持“产学研合作、多方参与、共同培养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,成立了能源清洁低碳利用产业技术学院。以开放合作,优势互补,互利共赢,以生为本”的理念,将学院打造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试验区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、低碳能源利用的高端技能培训基地、绿色能源新技术的研发、推广和产业服务平台。

    此外,学院与中核集团、中广核集团、华能集团签定订单联合培养,深化了人才培养路径、拓宽了人才就业渠道、加深了校企深度合作。

     

    11 校企联合培养

    上一篇:【迎评促建】迎接审核评估,我们应该怎么做?

    下一篇: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十大热词